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天地 >> 安全知识
学生天地

学校地址:
长沙市开福区福元中路88号

安全知识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天地 >> 安全知识 >> 正文

鼓励中小学生到校后先开展20分钟身体活动

2021年09月06日 10:20  点击:[]

中国网北京93日讯(记者 徐虹 刘佳)阳光体育一小时,是近年教育部重点工作工程。今后,这一要求将继续升级。在今天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联合五部门共同颁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建议,中小学生到校后可先开展20分钟身体活动,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时长。

增加体育锻炼时长

《意见》对中小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时间再升级。其中明确,按照教会、勤练、常赛要求,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同时,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开展全员运动会、亲子运动会。在严格落实眼保健操、课间操制度之外,提倡中小学生到校后先进行20分钟左右的身体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脊柱检查纳入中小学生体检

在体质检测方面,教育部重申每年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规定,同时要求每3年开展一次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每5年开展一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调研。

在检测范畴中,首次新增脊柱健康检查。具体范畴如下:预防、控制学生近视、肥胖、脊柱弯曲异常等发生、发展,定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教育部表示,将修订《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将脊柱健康检查纳入中小学生体检项目。

心理、卫生技术人员设立硬指标

《意见》提出,加大学校心理健康人才,中小学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专(兼)职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并划定数量硬指标。2022年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中小学校比例达到80%2030年达到90%2022年,中小学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专(兼)职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70% 2030年达到90%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网

上一条:又到开学季,这些近视防控的“坑”不要再踩了 下一条:注意防范!招生诈骗披着信息化外衣又来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