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政建设 >> 党群统战
党政建设

学校地址:
长沙市开福区福元中路88号

党群统战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党政建设 >> 党群统战 >> 正文

中国民主党派

2013年07月05日 00:00 admin 点击:[]

目前我国有八个民主党派,分别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现任主席为万鄂湘

1927年后,以宋庆龄、何香凝为代表的国民党民主派,坚持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内的民主分子和其他爱国分子赞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拥护国共第二次合作。

1943年一部分国民党民主分子开始筹建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1945年10月在重庆成立;1943年另一部分国民党民主分子在桂林、平昭筹建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简称“民促”),

1946年4月在广州正式成立。

1947年11月,民联、民促和国民党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在香港召开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代表会议,决定联合组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联和民促仍继续存在)。

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推选宋庆龄为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何香凝、冯玉祥、李章达、谭平山等为中央常务委员,并发表成立宣言,主张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与和平。民革的成立使国民党各派爱国民主力量联合起来,共同争取民主革命的胜利。

1948年5月 ,民革领导人和其他民主党派领导人、无党派民主人士通电全国,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 、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号召 。

1949年1月,民革领导人李济深等和其他民主党派领导人、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名发表《我们对时局的意见》,宣布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将革命进行到底,随后积极参加筹备新政协的工作。9月 ,民革 、民联、民促的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11月,国民党民主派第二次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决定将民革、民联、民促和国民党其他爱国分子进一步统一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联和民促宣告结束)。原国民党著名人士程潜、张治中、邵力子等参加会议并被选为中央常务委员。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现任主席张宝文

民盟是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民盟于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成立,当时的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其时,由于“皖南事变”的发生,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合作遭到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危机四伏。国共两党以外一些主张抗日的政党和人士,迫切希望联合起来,为坚持团结民主抗日而斗争。于是,即以部分国民参政员于1939年11月成立的“统一建国同志会”为基础,成立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参加者有: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后改称民主社会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后改称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协会的成员及其他人士,公推黄炎培为中央委员会主席。旋黄炎培辞去主席职务,推举张澜任主席。

1941年10月10日,在香港的民盟机关报《光明报》发表《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和《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对时局主张纲领》(简称“十大纲领”)。

1942年,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遂成为集合“三党三派”的政治党派。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最初的政治主张是“贯彻抗日主张,实践民主精神,加强国内团结”,并积极组织成员参加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宪政运动。

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将名称改为“中国民主同盟”,由团体会员制改为个人申请参加。同年10月,发表《对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

1945年10月,民盟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政治报告》、《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民主同盟纲领》、《中国民主同盟组织规程》。会议产生了第一届中央委员会,推选张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会议明确提出了“反对独裁,要求民主;反对内战, 老一代民盟领导人要求和平”的政治主张。

1946年1月,民盟参加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在政治协商会议和国共两党和谈过程中,民盟与中共代表团密切配合,力促和谈成功。与此同时,参加和支持学生民主运动和广大人民群众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斗争。一批优秀的民盟盟员如李公朴、闻一多、杜斌丞、杨伯恺、于邦齐等在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中,惨遭国民党反动派的杀害。尤其是在反对国民党非法召开“国民大会”的斗争中,民盟与中共一致行动,拒绝出席,并先后将投靠国民党反动派的青年党、民社党清除出民盟。

1947年10月,国民党政府悍然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11月,民盟总部被迫解散。民盟地方组织和盟员转入地下斗争,民盟的海外组织积极开展活动,继续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1948年1月,民盟在香港召开一届三中全会,成立临时总部,公开宣布同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为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政府,实现民主、和平、独立、统一的新中国而奋斗。同年5月,民盟与各民主党派一起,通电响应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口号”。

1949年3月,民盟总部由香港迁到北平。同年9月,民盟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筹建工作。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现任主席为陈昌智;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达成“双十协定”。当时,以黄炎培为首的“中华职教社”和以胡厥文为代表的“迁川工厂联合会”,还有一些其他的文化教育界高级人士和民族工商业者,筹划建立代表他们利益的政治性组织。于是,1945年12月16日,民主建国会在重庆白象街西南实业大厦内宣告成立;其基本政治纲领的核心是民主和建设。会议还推举胡厥文、章乃器、黄炎培等人为理事。

1948年5月﹐民建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号召﹐派代表赴解放区参加筹备工作。

1949年1月﹐民建负责人同其它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共同发表《我们对时局的意见》﹐宣布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早日建立新中国贡献力量。

1949年9月﹐民建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民建先后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总纲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加国家政权。

1955年4月和1959年12月﹐民建先后召开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组织推动会员和所联系的民族工商业者学习并贯彻过渡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在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配合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民建被迫停止活动。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建恢复了活动。先后于1979年10月和1983年11月召开了第三﹑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从此民建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致力于完善和发展业已确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继续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并履行监督职责﹐为社会主义建设﹐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维护安定团结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现任主席是严隽琪;

1945年12月30日在上海成立。主要创始人马叙伦、王绍鏊、周建人、许广平等大多是上海文化教育界的进步知识分子。民进成立时的宗旨是: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实现。民进成立后,提出立即结束中国国民党一党专政,还政于民,停止内战,保障人民自由权利等政治主张。为了扩大和平民主力量,民进联络和团结了上海60多个主要群众团体组织,组成了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

1946年6月,民进参与发起组织了上海人民反内战大会。民进领导人马叙伦、雷洁琼还参加了赴南京请愿的和平代表团,并在下关车站遭受国民党特务的殴打。

1947年底,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民进被迫转入地下,主要领导人转到香港继续斗争。

1948年中国共产党发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号召,民进立即表示拥护和响应,主要领导人也先后由上海及香港转入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

1949年1月22日,民进坚决支持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1949年9月,民进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民进先后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总纲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加国家政权。提出“一切为了社会主义”和“服务与改造相结合”的方针,团结、推动会员和所联系的知识分子,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在教育和文化出版事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民进被迫停止活动。

1978年民进恢复活动,确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此后,民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致力于发展和完善业已确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积极履行自己政党的职能,继续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认真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同时,民进为实现教育是立国之本,文化出版工作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等主张,对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科技事业的建设和改革,以及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办了许多实事。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现任主席为陈竺;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于1930年8月9日在上海成立,是以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具有政治联盟特点、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目前,农工党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现有党员102000多人。农工党的主要创始人和历届领导人有邓演达、黄琪翔、章伯钧、彭泽民、季方、周谷城、卢嘉锡、蒋正华,现任主席桑国卫。

大革命失败后,为了继续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在上海主持成立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5年11月改党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7年2月改党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农工党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互相信任、互相支 持的亲密关系,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农工党遵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在新的历史时期,农工党积极协 助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贯彻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推动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开展咨询服务,为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发 挥了积极作用。

新世纪新阶段,农工党坚持把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反映社情民意,协助党 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团结带领全党成员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战胜非典疫情,开展智力支边扶贫、助学支教、法律援助、健康咨询和 科技服务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现任主席万钢;

中国致公党由归侨﹑侨眷和与海外有联系的代表性人士﹑专家学者组成﹑具有政治联盟特点﹑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是与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一个参政党。

1904年,孙中山加入致公堂后,对致公堂进行了改革整顿,使致公堂走上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道路。

1923年,10月10日致公堂总部在旧金山召开五洲洪门第三次恳亲大会,由旧金山洪门致公堂发起,决定组织致公党,通过《党纲草案》,成立了筹备委员会。

在陈炯明的协助下,海外最大的华侨社团组织‘洪门’转型为中国致公党,陈炯明并首任该党总理。

中国致公党由华侨社团美洲洪门致公堂发起,并于1925年10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宣布成立。1931年在香港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在香港设立致公党总部。抗日战争开始后,致公党号召党员抗日,并发动华侨积极支持祖国抗战。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总部停止活动, 中国致公党

许多党员分散到各地活动。1947年5月,致公党在香港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进行改组,发表宣言和告海外侨胞书,提出联合一切民主力量、建立新中国的政治主张,走上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1948年5月,致公党响应中国共产党“五一”号召,与各民主党派联名通电表示拥护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并发表宣言,号召广大侨胞积极支持祖国的革命,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贡献力量。1949年,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致公党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参与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九三学社:现任主席韩启德

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 联盟特点的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 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九三学社的前身为抗日战争后期一批进步学者发扬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精神,以民主、科学为宗旨,在重庆组织的“民主科学座谈会”。后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建为“九三学社”,并于1946年5月4日正式成立。解放战争时期,九三学社赞同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政治主张,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民主运动,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斗争。1949年1月,九三学社发表宣言,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和毛泽东主席的八项和平主张,拥护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九三学社的代表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了《共同纲领》的制定、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九三学社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协商,组织成员参加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为发展科学技术、教育和医药卫生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九三学社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半个多世纪以来,九三学社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形成了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坚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进步的优良传统。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现任主席林文漪

台盟,是由居住在中国大陆的台湾省人士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是与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一个参政党。

在1947年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以后,由一部分从事爱国民主运动的台湾省人士,根据当时台湾人民实现民主和地方自治的要求,于同年11月12日(即孙中山诞辰纪念日)在香港成立。

1949年9月,台盟代表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台盟先后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总纲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参加国家政权,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互相监督。

1979年10月和1983年11月,台盟举行第二、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从此,台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致力于完善和发展业已确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关心台湾的前途,关心台湾人民的利益,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台盟一贯主张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神圣不可分割,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反对任何外国侵略台湾;一贯支持台湾人民争取民主权利,反对国民党当局对台湾人民的压迫。

1956年台盟与中共及各民主党派一起发表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联合声明。台盟声援了台湾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标志着祖国统一新阶段的开始。台盟拥护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不断地反映海内外台胞的意见和建议,在为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参与制定具体政策和措施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形势的发展,台盟还积极推动海峡两岸人民的交流和互相了解,促进了以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

1987年11月,台盟召开第四次全盟代表大会,确定有关台湾的主张和行动纲领是:以“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原则,争取用和平方式实现台湾和大陆的统一;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广泛联系台湾岛内外各界人士和各方面政治力量,沟通往来,共商国事;促进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科学技术和文化体育交流;促进和平谈判的实现;支持台湾人民争取民主、维护切身利益、为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大会修改了章程,将台盟总部理事会改为台盟中央委员会。

上一条: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