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0日下午,长沙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长大附中”)举行以“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为主题的教师节表彰大会。全校教职工齐聚一堂,共庆佳节,表彰先进,凝聚共识,共同展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未来。活动由陈芸老师、谢轲老师主持。
------ 校长致辞:一份厚望,催人奋进 ------

长大附中校长王唯之生动诠释了教师节所蕴含的文化基因与时代精神,强调“爱与责任”始终是教育工作者不变的初心。他指出,在过去一年中,长大附中在硬件设施、教学质量、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步,这些成就凝聚了全体长附人的智慧与汗水。
面对新时代的教育使命,王校长向全体教师提出三点希望:
一要拥抱时代浪潮,开拓教育新赛道。老师们要主动拥抱数智时代,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教学,注重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与数字竞争力。
二要坚守教育初心,培育时代新人。教育关乎国家未来与民族希望,教师的职责不仅是育知育能,更在于育德育心,在于引领学生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新人。
三要深化融合创新,推动校家社联动。通过数智时代校家社协同育人范式重构与创新,形成校家社“目标同向、作用互补、责任共担”的教育共同体,构筑起了全方位、立体化、有温度的支撑环境。
------ 歌声献礼:唱给我们的“筑梦人” ------

高一年级徐旖萱、胡颢腾、曾子怡、谢露萱同学以一曲《奉献》深情合唱,向老师们致以最诚挚的感恩。悠扬的歌声不仅传递着深厚的师生情谊,更映照出教育者以爱育心、以文化人的崇高使命。旋律回荡之间,每一颗心灵都感受到了温暖与力量。
------ 心声传递:感恩有您,敬爱的老师 ------

K2401班朱嘉利同学作为学生代表登台发言,以一篇题为《感恩有您,敬爱的老师》的演讲,道出了全体长附学子对老师们深深的敬意与感谢。她从校园的点滴变化说起,细数学校近一年来的崭新面貌,这一切都体现了学校“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她特别提到,王唯之校长多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倾听大家心声,令同学们倍感温暖。
回顾在回顾在学校的成长时光,朱嘉利同学细数点滴珍贵记忆:从烈日下的军训到“我的韶山行”研学,从走进长沙学院、马栏山感受创新脉动,到追锋文明节、星河艺术节、学科节、运动会和爱心义卖等丰富活动……这一切共同织就了同学们灿烂的青春篇章。
------ 岁月回响:一支粉笔,两鬓霜华 ------

在荣休仪式环节,党委委员、副校长赵波宣读了荣休教师名单。王唯之校长为荣休教师代表献上鲜花,并合影留念,定格荣光时刻,致敬岁月芳华。

▲王唯之校长与荣休教师代表(刘孟佳、陆佳宾、周爱芳)合影留念

长大附中原校长陆佳宾作为荣休教师发表了感人至深的讲话,他回顾了昔日与同事们共同致力于培育风清气正的校园生态、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并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与学校发展的奋斗历程。谈及未来,陆老师言语间充满欣慰与坚定信心。退休前这一年,他亲眼见证了学校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良好发展态势。他坚信,在市教育局的领导和王唯之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与成就,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 深情朗诵:感恩的话,说给您听 ------

初一年级陈姝霖、张颜、秦涵睿、胡嘉乐同学深情献上朗诵《耕耘者的四季》,以青春之声诠释教育者春播、夏耘、秋收、冬藏的默默坚守,用真挚的语言和饱满的情感,向每一位辛勤付出的老师致敬,展现教育工作者平凡而伟大的四季人生。
------ 荣耀时刻:星光不负追梦人 ------

表彰环节中,党委委员、副校长周晖宣读了2024-2025学年优秀集体与个人表彰名单。校领导为获奖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并合影记录这一光荣时刻。

▲表彰年度考核优秀

▲表彰学校发展贡献、荣誉班主任

▲表彰优秀教育工作者

▲表彰先进年级组及优秀年级组长、先进班集体及优秀班主任

▲表彰教学常规先进个人

▲表彰教研先进个人

▲表彰优秀教研组、优秀备课组

▲表彰新秀

▲表彰工会活动积极分子
------ 榜样力量:每一份荣誉,都是责任的重量 ------

获奖教师代表毛灵芝在发言中回顾了自己十七年来的班主任生涯。她表示,正是对教育事业始终如一的热爱,赋予了她源源不断的动力与崇高的使命感,支撑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初心、默默耕耘。她动情地说道:“这份荣誉既是肯定,更是鞭策,我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坚守教学一线,持续发光发热。”
------ 合唱致敬:师心传薪火,唱响最强音 ------

覃美云、伍艳纯、刘籽言、聂小薇四位老师以一首激昂动人的《不忘初心》压轴登场,唱响了教育者的坚定信仰与使命担当,激荡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与热忱。
本次教师节表彰大会不仅弘扬了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更激发了广大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与信心。长大附中将继续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强化师资建设,砥砺前行,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长附力量。
编辑:赵雯姗
图片:宋大勇
一审:邹敏
二审:李继芳 周晖
三审:王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