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大学联手打通科学教育“最后一公里”
从前,同学们觉得关于北斗的研究神秘而遥远,今天,长大附中的同学们来到位于长沙学院的湖南省北斗导航应用技术科普基地,让北斗从“天边”走向“身边”。

第一站:北斗导航技术科普讲堂——古有“北斗七星”为先民辨别方向,今有“北斗卫星”赋能千行百业。
湖南省北斗导航应用技术科普基地负责人冯璐副教授给大家讲解了北斗的前世今生,它的发展历程、基本构造、定位方法、核心竞争力与优势及其在生活中运用。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两千多年前,中国人靠北斗七星辨别方向和四季;现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服务,让“星星导航”从古诗走进了每个人的生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 “北斗 ”七星为名,将古老岁月里的观象授时转化为而今精准可靠、智能高效的全球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成功,也让古老的北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第二站:北斗科研实验室参观——感受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青春力量
第一位志愿者杭琦哥哥今年才大三,已经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获奖者了。他和同学们讲解了北斗研究项目现阶段主要创新成果,同学们惊叹,创新成果竟然浓缩在一块小小的芯片里面。

第二位志愿者带领同学们来到楼顶天台,参观室外卫星信号采集试验台和室内卫星信号模拟试验台。同学们好奇地问了许多问题,天线的作用是什么,海绵状的东西有什么作用,机器怎样转动等等,志愿者都耐心答复。同学们觉得学好文化知识,能用智慧和本领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真是太酷了!
自2025年4月30日“长沙学院--长大附中科学教育创新人才共育点框架协议”签订以来,两校积极作为,相向而行,让科创共育不断开花结果,后续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在科普课堂、科学素养培育、科创实践和竞赛、大中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全面推进。
仰望星空,北斗导航,向往!
我欲乘风,星辰探索,追梦!
—— 学生感言 ——
落座后,我热切的目光迅速投向了身着蓝色马甲的老师。她站在台上侃侃而谈,关于北斗卫星的知识带着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我像是一块干涸的海绵,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我从未涉猎过的知识。我切身的体会到原来北斗卫星的创建是那么的不容易,过程是那么的艰难,而在实际运用中又是那么的伟大。在那一刻,我为我强大的祖国而感到骄傲自豪!
接着,我们去了大学学长的"办公室"和室外的测试场地。看着青春洋溢的他们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介绍,看着他们心无旁骛地一心钻研,看着不知名的机器在他们的操作下转动起来,我忍不住思考:如果我从此刻起加油努力,持续奋斗,我是不是也有可能成为研究北斗中的一员呢?我是不是也能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如瓦呢?
我希望,也渴望成为,他们的模样。
我感谢这次经历,让我更加坚定我所想走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道路。
点点渺小之光,也能汇成一片闪亮星辰。
—— 李山巍
“中国人从来都是不服输的”,这是我对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制的感受。三十年前,被迫在海上漂流了33天的"银河号"事件又一次唤醒了国人,关键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不受他人的限制,才能挺起我们的脊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斯少年穷!我们已然今非昔比,那藏于五千年来无数先祖的梦想正悄然成真,中华民族用一代代人的汗水与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国之重器,给中国乃至全球带来福祉。但这背后,是多少科学工作者的日以继夜和潜心钻研?如今,接力棒已交到我们的手中,让我们传承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投身于科技报国的洪流,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 刘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六月初,我们前往长沙学院湖南省北斗导航应用技术科普基地参观,我被科技的力量深深震撼。从前,我国科技处于落后状态,被强国打压制约,现在我国科技强势崛起,靠的就是中国制度的优势和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接力长跑。科技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服务于大众,我们也应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奔赴属我们的未来,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
—— 刘靖怡
一个国家日益强大的基础是科技的发展,或许放在以前我对这句话也就只有个朦胧的概念,而今天我却有了切身的感悟。
今天的科技讲座让我感受到了科技有多么的重要,它已经在不觉中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没有科技没有北斗卫星的研发,我们的生活会很不方便,被其他国家打压却无能为力的感受令人揪心。步入北斗卫星的研发室,一眼就可以望见正在为科研事业奋斗的大学生以及一旁硕大的模拟机器。那机器是如此壮观,那跳动的代码如此复杂。我知道,我国能有这样的成就,绝对离不干科研人员何的辛勤付出。是他们用汗水浇灌出了一条条中国科研的新道路。我由衷地敬佩,由衷地感谢,由衷地快乐。
今天的参观,让我对科技领域有了更课刻的了解,同时也在我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科技与希望的种子。
—— 彭嬿如
文字:刘晓慧
编辑:赵雯姗
一审:邹敏
二审:刘新文
三审:刘孟佳 王唯之